English

有关二马的故事

1999-02-05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习燕燕 我有话说

2月3日在北京电视台开播的电视剧《二马》是老舍先生的一部作品。一向擅长以老北京的语言讲述老北京的故事的老舍先生,在《二马》中却跨洋过海,讲了一个中国人在英国的故事。可说起拍这部戏,却也费了不少周折。

多方游说找资金

老舍先生的众多作品相继被搬上影视,如《我这一辈子》、《骆驼祥子》、《离婚》、《月牙儿》等,可故事新颖独特的《二马》却迟迟到今天才被第一次推向荧屏。原因有三,一是《二马》背景为英国,如赴外拍片费用是一大难题;二是剧中主要人物有一半为地道的英国人,演员的问题不好解决;三是改编原著本来就是一件难事,而《二马》的容量又不足以支撑一部20集的电视剧,因此多年来无人问津。

拍出过《那五》的制片人李家琦钟情《二马》已有时日,只是苦于找不到慧眼识“马”的出钱伯乐,多方游说之后,终于在1995年找到了两位实力雄厚、敢冒风险又颇有远见的老板——凤凰卫视中文台和赛特文化发展公司的支持,《二马》才得以有了“过电”的机缘。

中学老师妙笔生花

《二马》的编剧崔光远,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语文老师,已从事语文教学工作30多年,现任北京二龙路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。平时因为喜欢写小说评论,又因为对影视剧感兴趣,使他有幸和著名艺术家谢添成了朋友,并在谢添的举荐下,成了改编《二马》的人选。而启用崔老师担此重任,实际上也是制片人李家琦多方邀请名家被拒之后的无奈之举。然而当他拿到崔老师的剧本大纲之后,一颗心便落了地。由于是第一次写剧本,尚不了解剧本程序,崔老师的大纲十分详细,与最终的完成本相差无几。在这个大纲中,崔老师不仅保留了老舍先生的幽默风格和语言特色,还经常以老舍先生原文中的两句话延伸出一段合情合理的细节故事。比如《二马》前4集中讲述的马家生活背景。如此一来,原来容量不够的小说变得丰富、活络了起来。

北京人在伦敦的故事

到英国选演员,至今令制片人李家琦回想起来还觉得过瘾,扬眉吐气。可不是嘛,一天之内60个英国职业演员跟走马灯似的在你眼前任你挑选,那是什么架势!最终《二马》选中了9位英国演员,全都具有相当职业水准,扮演温都太太的芭芭拉还在英国小有名气。这在中国的电视剧拍摄史上也算是头一遭。

《二马》在英拍摄期间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:当拍摄到老马与温都太太分手这场戏时,陈道明与芭芭拉两人细致、丰富而默契的表演,感动得在场所有的人都禁不住泪流满面。然而有趣的是,由于语言不通,陈道明与芭芭拉在戏中根本是自言自语,你演你的我说我的,完全是凭着感觉和视觉达到了沟通与一致。由此可见二人的功力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